事业故事精品第一时间更新阅读 现象级读物、少儿、少儿读物现代小说

时间:2017-12-27 23:58 /免费小说 / 编辑:唐诺
主人公叫爱默生,阮鸿献,肯尼的小说是《事业故事精品》,它的作者是冯志远创作的少儿、亲子、读物类小说,书中主要讲述了:人类也需要梦想者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,她把第一克捐给她的科学,公众则把第二克和第三克回赠给了她。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,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...

事业故事精品

作品长度:中短篇

需要阅读:约2小时读完

连载情况: 已全本

《事业故事精品》在线阅读

《事业故事精品》试读

人类也需要梦想者

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,她把第一克捐给她的科学,公众则把第二克和第三克回赠给了她。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,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。

在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,一位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,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见到了镭的发现者。端庄典雅的主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,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刻印象。让她非常惊讶的是,居里夫人居然能够说出世界上每一零星镭的所在地。

麦隆内夫人问:“法国有多少呢?”

“我的实验室只有一克。”

“你只有一克镭吗?”

“我?,我一点也没有。这一克是属于我的实验室。”

此时,镭问世已经18年,它当初的价曾高达过75万法郎。美国女记者由此推断,提纯镭的专利技术,应该早已使眼这位夫人富甲天下。

但是事实上,居里夫早在18年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,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。他们当时经济拮据,生活贫困,却不肯用自己历尽艰辛获得的科学成果谋取丝毫个人利益。

居里夫人来的解释异常平淡:“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,它是属于全人类的。”

麦隆内夫人困不解地问:“难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?”

“有,一克镭,以我的研究。但是,我买不起,它的价格太贵了。”

这出乎意料的回答,使麦隆内夫人既惊叹又非常不平静。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缠万贯,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,以致无法行研究。

麦隆内夫人立即飞回美国,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,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,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肯定会解囊相助,却碰了。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,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,而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、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育。她在全美女中奔走宣传,获得成功。

在1921年5月20,美国总统决定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。居里夫人在仔阅读完文件说:“美国赠给我的这一克镭,应该永远属于科学,希望你们立即请个律师,把它改赠给我的实验室。”

数年之,当居里夫人为在祖国波兰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,美国民众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。一些人认为,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。既然是为了科学研究,在专利书上签个字,不是要省事得多吗?

居里夫人在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:我的许多朋友坚持说,若是比埃尔·居里和我保留了我的权利,我们就可以得到必需的资金,来建立一个意的镭研究院,而以阻碍我们两个人,现在仍在阻碍我的种种困难都可以避免。

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理,但是,我仍然相信我们是对的。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,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,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,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。但是,人类也需要梦想者,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,因而不能注意自的物质利益。

即使是为了科学,也不能将科学的成果据为己有。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,贡献的另一种价值。有梦想才有追,有梦想才不怕眼的艰难困苦,有梦想才能战胜贫穷和屈,有梦想生活才能有滋味。

科学家居里夫人为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往事,她淡泊名利,淡泊钱财,大公无私。这位女留给人们的不光是镭,还有一笔贵的精神财富。

一条路走到底

她说她只是卖茶的,也永远是个卖茶的。在1987年,她14岁,在湖南益阳一个名衡龙桥的小镇卖茶,一角钱一杯。茶盛放在一个个透明的杯子里,上面盖着方方正正的小玻璃片遮挡灰尘。镇上的农贸市场人来人往,她的茶小摊就设在市场旁边。

因为她的茶杯比别人大一号,所以卖得最好。没人清楚一角钱一杯的茶一天下来她究竟能有多少收成,大家看到的,只是她总在欢欢喜喜地忙碌着。

1990年,她17岁,原来的同行要么嫌卖茶收入太低而早早鸣金收兵,要么转行另谋出路。唯有她,还在卖茶。只是,她不再在小镇上卖了,而把摊搬到了益阳市里。她不再卖最简单地从大茶壶里倒出的茶了,改卖当地特有的“擂茶”。

擂茶制作起来很烦,但是,也卖得上价,小杯三元,大杯五元。而不管大杯小杯,她的杯子又比旁人的都必须要“胖”一圈。所以,她的小生意又是忙忙碌碌。

1993年,她20岁,仍在卖茶。不过卖的地点了,在省城沙,摊点也成了小店面。屋子中央摆一个雕茶几,客人门,必泡上热乎乎的茶请你品尝。

客人尽情享受出门时,或多或少会掏钱再拎上一两袋茶叶。不知我们中间有几人能把一杯茶坚持卖10年之久?何况在如今风起云涌的商界,总是不时冒出各种各样速致富的神话。

但是,她做到了,达10年的光中,她始终在茶叶与茶间打。只是,她已经拥有37家茶庄,遍布于沙、西安、圳、上海等地。福建安溪、浙江杭州的茶商们一提起她的名字,无不竖起大拇指。

1997年,她24岁,正是一个人最美丽而成熟的年龄。事业有成又天生丽质的她,甜美的笑容在一本知名财经刊物的封面上格外灿烂地绽放,在照片下有行文字:我的成功没有秘诀,只不过是一条走到底。

翻开那本杂志的第一页,就能读到有关她的详。在文中的最末一段,她说了本文开头那一句:“我只是卖茶的,也永远是个卖茶的。”接着她又说:“我一定会一条走到底。若年以,你会发现本来习惯于喝咖啡的国度里,也会有洋溢着茶叶清的茶庄出现,那也许是我开的。”

她的名字孟乔波,我认识她是在2003年10月16。仔看了她递给我的名片,我发现那上面印有港和新加坡的茶庄地址。她果真已经把茶庄开在大陆以外去了!面对我采访时的一连串发问,她旧话重提:“成功没什么秘诀,只不过是一条走到底。”

社会上常有一些人,在年时怀有远大理想,但是却不能坚持为理想而久地奋斗,随着年华的逝去,一事无成。世界上并不缺少有理想的人,缺少的只是能将理想实现的人。成功属于少数人,那是因为这些少数人能够坚持“一条路走到底”。

梦想的毅

他今年26岁,很年,学法律出,却对历史充了兴趣。他是湖北人,5岁时跟爸爸到书店里逛,一本《上下五千年》的书引住了他,爸爸问他是不是喜欢历史?

他茫然地回答:“什么是历史?”

那本书定价5.6元,而当时爸爸的月薪是30元,但是,爸爸还是给他买了书。在随的七年里,他把这本书看了11遍,熟稔中国的历代皇帝。由此发端,看历史书竟成了他的业余好,让当时痴迷电子游戏和港录像片的同龄人惊奇不已。

上中学的时候他就读了《二十四史》和《资治通鉴》,这些用文言写的史书连大学里历史系的学生都到挠头,但是,他觉得,要想写出生的文章,必须读那些枯燥的书。

但是,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痴迷历史的他历史成绩并不好,原因很简单,他的看法和科书上的不一样。而且他觉得,历史应该是有趣的,不是科书式的简单的年代、人物、事件、意义的罗列,更不是各种各样不平等条约的累积。

因此,写出让人们喜欢阅读的真正的历史,是他的一个梦想,只不过,这个梦想在强大的高考面,只能是梦想而已!他是家中的独子,所以,为了幅墓殷切的目光,他苦地准备高考,最,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大学,他觉得在那所大学里,老师没有会他什么。

直至现在,他连那所学校的校名都不愿意提起。他在大学四年,完全是自学,他不谈女朋友,不去网吧通宵,自己一个人呆在室里看书,看自己喜欢看的历史书!有时候到夜了,他抬头一看,空雕雕室里只有他一个人,再看外面,静的校园里早已是人迹全无。

毕业,他参加了公务员考试,并且顺利通过。他成了广州市的一名公务员。参加工作六年,他仍然保持了大学时的习惯:不抽烟,不喝酒,不际,下班就回到家看书。终于,他有了把梦想付诸实施的念头,那就是重写明史!

写史书历来是历史学家的事情,而他,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居然有了这个念头。他不管别人怎么看,开始手写自己心中的历史。每天晚上,他要写4小时至6个小时,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,他一天要洗几次凉澡,洗得皮肤都过了,但是,他仍然坚持着。

,他发在天涯上的帖子受到了追捧。他的帖子引了众多网友,并且拥护者和反对者发生了烈对抗。他转而在新和搜狐上开了博客,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,他的博客点击率居然很达到了300万。

他那通俗易懂,生有趣的文章,引了小至7岁的儿童大至70岁的大学授在内的众多人的追捧。他就是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的作者明月,这个到现在仍不愿意透真实姓名的小公务员,依然淡泊名利。

他去凤凰卫视录节目时,穿的是洗得领子都卷了的衫,普通的一个人,却因为对梦想的执著追,成为中国最不普通的公务员。梦想给了他腾飞的翅膀,在庄子的《逍遥游》中,那个有着三千里翅膀的大鹏之所以能飞上九万里的高空,所借的是海上的飓风。

而托起当年明月翅膀的风,则是他不甘于平凡生活,对梦想执著追的坚强意志。每个人都有梦想,所缺的,只是将梦想付诸实施的勇气和毅

怀有梦想意志坚定

那是在1876年,著名生理学家罗伯特·巴拉尼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,他的幅墓均是犹太人。他年时患了骨结核病,由于家经济不宽裕,此病无法得到治,使他的膝关节永久了。

幅墓为自己的儿子伤心,巴拉尼当然也苦至极。但是,懂事的巴拉尼,尽管年纪才七八岁,却把自己的苦隐藏起来,对幅墓说:“你们不要为我伤心,我完全能做出一个健康人的成就来!”

幅墓听到儿子这番话,悲喜集,着巴拉尼不知该说些什么,只是以泪洗面。巴拉尼从此下决心,埋头勤读书。幅墓掌替着每天接他到学校,一直坚持了10多年,风雨不改。

(9 / 12)
事业故事精品

事业故事精品

作者:冯志远 类型:免费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